0°

木工大叔包出48种造型粽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端午将至。在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新湘苑社区,随着凌恩斌的一双巧手上下翻转,秤砣粽、元宝粽、蝴蝶粽、海星粽、菱角粽、斧头粽、五角粽、霸王粽……这些造型十足的粽子纷纷呈现在记者眼前。“我会包48种造型的粽子,有些是几十年前和外公外婆学的,也有自己设计的。”说起这些,现年67岁的凌恩斌满脸自豪。

  △ 凌恩斌(右三)向居民教授“造型粽”的包法

  48种花样,绝对不重样

  “下面大,上面小,要有刀口形。”6月8日,新湘苑社区活动中心里,粽叶飘香,笑声满堂。凌恩斌正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如何包小脚粽子,短短数十秒,一个放大的古代女子小脚模样的粽子跃然眼前。社区居民在听完讲解后,也包出了一个小脚粽子,可和凌恩斌包的一比,造型上的差距还是很明显。捋粽叶、做造型、填糯米、压实、封口、扎捆看似简单,但试过才知道绝非易事。

  △ 凌恩斌在社区活动中心展示的“造型粽”

  每逢端午,凌恩斌都会向街坊邻居们讲解包粽子的技巧,除此之外,开办“粽子博物馆”也是一项固定节目。和往年一样,凌恩斌将他做好的20多种“造型粽”挂满展架,供居民欣赏,同时讲述这些粽子背后的故事,传承传统文化。所以每年快到端午节时,大家都惦记着看凌恩斌今年又包了什么造型别致的粽子。早在三年前,凌恩斌还带着自己的粽子,亮相央视端午特别节目,在全国观众面前大秀手艺。

  △ 凌恩斌(黄围裙者)向居民教授“造型粽”的包法

  说起学习包粽子的契机,凌恩斌感慨万千。“那时我住在老城区小巷深处的石库门里,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煮粽子,粽叶和糯米的香味飘散在巷子的各个角落。看着大人包粽子,我是既馋又好奇。”凌恩斌告诉记者,自己包粽子的手艺源自外公外婆,小时候想吃粽子,老人们就用“学会一种造型就能吃到一个粽子”的方式,“引诱”着让他学。慢慢地,凌恩斌就跟着都学会了。长大后,凌恩斌传承祖辈的传统,一到端午就包粽子,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几十年来,凌恩斌不仅学会了祖辈教给他的手艺,还融会贯通进行创新。

  △ 凌恩斌为社区孤寡老人包粽子

  如今,凌恩斌会包48种不同造型花样的粽子,还在研发新造型。而每个造型独特的粽子,都有专属的美好寓意。凌恩斌介绍,其中最难包的是“五谷丰登粽”,因为有5只角。“‘五谷丰登粽’我特意做成五角形的,因为苏州话‘谷’和‘角’同音,象征苏州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愿望。”

  半世纪前拜师香山帮,曾赴北京修故宫门楼

  尽管在平江街道新湘苑社区,提起凌恩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很多邻居不知道的是,一代“粽”师竟还是一名身怀绝技的香山帮老木匠。据了解,早在14岁时,凌恩斌就只身前往吴中香山,拜师学习木匠手艺,到如今,已经做了半个多世纪的木匠活。

  凌恩斌很少讲起自己木匠生涯的故事,谈及这些,他只是略有遗憾地表示,现在能干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凌恩斌的手机里,还存放着他修复古建筑、古家具的照片。

  凌恩斌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他曾受邀赴北京参加故宫的古建筑修复工作。凌恩斌在北京一待就是20个月,修复了故宫多处古建筑门楼的装饰雕花、雕花楼梯、故宫的古家具等。“之后应有关文物保护部门邀请,我还去过浙江、安徽等地修复控保古建筑的门楼雕花。”到现在,凌恩斌的家中还有两本记录着他在北京工作的相册,这也成了他留存这段记忆的方式。偶有知晓他手艺慕名而来的人,请修复古家具,热情的凌恩斌也总是尽力而为。

  新湘苑社区党委书记袁梦倩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凌师傅不光包粽子、做木工手艺精湛,也是一名热心的社区志愿者,他非常乐意将他的手艺传出去。“凌师傅在每年的社区端午活动结束后,还会将一批粽子送到社区孤寡老人手中。”

  凌恩斌的女儿凌眬表示,父亲总说“外面买的粽子缺少传统的民俗味,口味也不及自己包的地道”。而小时候看父亲变着花样包粽子,也成了凌眬的“专属”童年回忆。凌眬回忆,读书时每次带着父亲包的花式粽子去学校,必定会收获同学们的一堆赞美,用现在的话来说,也算是“炫父”了。如今为了老爸的这门手艺不失传,自己会用心地学习。“老爸心心念念要将这门手艺传下来,也希望我学会了,以后我的孩子也能看到这么多不同的粽子。”

  凌恩斌坦言,做这些模样稀奇的“造型粽”,初衷就是希望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如今,过节虽然有所简化,但端午节背后蕴含的传统精神却未曾淡化。它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我想通过这些粽子,让更多年轻人关注中国传统民俗。”凌恩斌说。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0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