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逸剑风云决鱼肠剑暗金图纸怎么获取
如果玩家想要获得逸剑风云决中的鱼肠剑和暗金图纸,那么他们需要探索游戏中的不同区域和完成各种任务,这将有助于他们获得所需的材料和图纸。首先,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的市集中购买鱼肠剑的图纸,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但是,购买图纸的费用可能会很高,因此玩家需要确保自己的财力足够。
逸剑风云决鱼肠剑暗金图纸怎么获取
右上角乌龟洞左下角BOSS箱子送张暗金图纸。
要求锻造5级,左下谭城可以买煤炭和木头练级,要的几个矿有点高级。
总之,玩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逸剑风云决中的鱼肠剑和暗金图纸,包括购买、完成任务、探索区域、锻造等级和交易等。只要玩家探索和努力,就可以打造出强大的武器和装备,成为逸剑风云决中的高手。
2、鱼肠剑是一把怎样的剑?
鱼肠剑被称为是古代十大名剑之一,打造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是一柄专门用来刺杀王僚的绝勇之剑。很多人好奇,鱼肠剑为什么会起名鱼肠?感觉少了几分杀气。实际上关于鱼肠剑名字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的是说鱼肠剑剑身上的纹路和鱼肠相似,但并不是指真的鱼肠,只是一个比喻。也有说是因为鱼肠剑外形小巧,能藏在鱼腹之内,所以取名鱼肠。那历史上鱼肠剑的下落究竟如何呢?
鱼肠剑,在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中排名第八,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宝剑之一。根据《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名动一时的神剑如今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鱼肠剑也不例外,不过鱼肠剑和其他名剑不一样的是,此宝剑还可以追寻,极有可能在苏州的一处水池底下。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回到春秋战国时代,当时鱼肠剑已经多次易手,成为了吴王阖闾心爱的宝剑。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受伤,不久后便归西。对于古人来说,死亡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必须要找一个风水宝地进行安葬。其子夫差为了尽孝道,征用了10万军民、举国力在虎丘为其建造墓穴。根据《史记》记载,阖闾之墓灵柩外套铜椁三重,池中灌注水银,以金凫玉雁随葬。更吸引人的是,随葬的还有阖闾生前喜欢的3000多把宝剑,其中包括扁诸鱼肠等名剑。
越王勾践踏平吴国后,曾到虎丘寻求宝剑,但一无所获,原因就是根本不知道墓门在何处。后来的秦始皇、东吴孙权等人也多次派人寻求宝剑,但终究是一无所获。也就是说,建造在虎丘的阖闾墓坚不可破,这也为虎丘增添了一层神秘度。在2000多年的后来,历史上绝大多数古墓已经被盗,诸多历史珍贵文物也消失不见,但可以确定的是虎丘从未被盗掘,无论是古墓还是墓中文物都保存非常的完好。
到了明朝正德六年(1511),当时的天才唐伯虎等人到虎丘游玩,并且对虎丘进行了全面的勘探。正巧当时虎丘的池水已经干涸,唐伯虎等人在池子底部发现了以洞穴,洞穴中有墓门。如果真是如此,也就是说吴王阖闾之墓其实是建造在池子之下的,鱼肠宝剑也是深藏其中。至于为何世人为何知道唐伯虎等人发现了墓门呢?其实是在1955年,当地部门对虎丘的池水进行了清理,在抽干池水时发现了唐伯虎等人的记载。
考古家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对池子底部进行了考古研究,发现了唐伯虎等人所记载的墓门。不过这也只是考古家初步的判断,至于阖闾墓是否真的在其中却无人得知了。因为,考古家在发现了墓门后并没有对其进行考古挖掘,甚至有考古家直呼绝对不能考古挖掘。难道这是说考古家不敢进入古墓吗?其实不然,要知道虎丘是吴中第一山,富含历史上各种文化,如果对虎丘的池子进行考古,那么将对景区造成极大的破坏。
鱼肠剑以及其他3000把春秋战国宝剑就算在阖闾墓中,就算在历史上也从未被盗掘,也不敢保证这些名剑是否早已化为了尘土。与其将鱼肠剑挖掘出来,不如保留一份神秘感,保留住着一片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景区。
3、鱼肠剑来历,剑藏鱼腹的千古之谜
鱼肠剑来历,剑藏鱼腹的千古之谜
鱼肠剑得以名垂青史,主要是因为一场著名的刺杀行动,专诸刺杀王僚。这场刺杀行动的结果是吴王僚被刺死,公子光,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王阖闾,最终上位。现在苏州市虎丘区著名风景名胜虎丘山,就是吴王阖闾的陵墓。
专诸刺王僚,荆轲刺秦,这两次著名的刺杀行动中,刺客专诸和荆轲都当场殒命,且名垂青史。一起名垂青史的还有他们所使用的匕首,专诸用的鱼肠剑,荆轲用的徐夫人匕首。这次主要介绍鱼肠剑。
公子光为什么要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呢?是单纯的谋朝篡位吗?
先来看一下公子光和吴王僚的关系:
公子光的祖父:吴王寿梦
公子光的父辈:吴王诸樊(父亲)、吴王余祭(叔叔)、吴王夷昧(叔叔)、季札(叔叔)
公子光的弟弟:夫概,吴王阖闾十年(前505年),趁吴国被秦军、越军击败之机,自立为王,后兵败投奔楚国。
公子光的儿子:吴王夫差,公子波,公子山
先秦时期称呼诸侯的儿子为公子。公子光姓姬,属于王族。他的爷爷是吴王寿梦,父亲是吴王诸樊,他是吴王寿梦的长子长孙。吴王诸樊后来没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余祭。弟弟余祭又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夷昧。夷昧没有再传给最小的弟弟季札,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吴王僚。于是公子光就不高兴了。
公子光身为长子长孙,眼看着王位被叔叔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认为叔叔破坏了礼法,于是听从伍子胥的建议,组织了专诸刺王僚的这次刺杀行动。
“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 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历史记载,鱼肠剑为匕首。实际上就是短剑,其形制和剑没什么区别,但是比较短,适合携带和隐藏。
在这次刺杀行动中,专诸把匕首藏在烤鱼的肚子里,端着托盘去给吴王僚上菜。到了吴王僚近前,专诸分开烤鱼,拿出匕首刺杀吴王僚。刺死吴王僚之后,专诸也被左右的护卫杀死了。
据传,鱼肠剑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欧冶子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共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关于鱼肠剑的名称来历,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鱼肠剑的刃身上布满花纹,纹路就好像剥去两肋之后烤熟的鱼肠,蜿蜒曲折。把这样的一把匕首藏在烤鱼肚子里,剖开鱼的时候,不容易被立即发现。《梦溪笔谈》: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第二种说法是,鱼肠剑单纯是因为曾经被藏在鱼肚子里而得名,跟剑身上的花纹扯不上关系,沈括在《梦溪笔谈》里的说法有扩大联想、牵强附会之嫌。
第三种说法是,鱼肠是一种软剑,可以从鱼口插进去,在鱼的胃肠里曲折弯曲。等到抽出来的时候,立即恢复原形,锋利无比。这种说法接近于神话,可信度最低。
引发争议的焦点是,鱼肠剑上到底有没有“像烤鱼肠子一样的花纹”?清朝吴大皙藏有战国时期鱼肠剑的墨拓本,满刃花纹毕露,宛如鱼肠一般。著名古兵器学家周纬,自称在民国时期曾经有幸见过这一拓本。
参考春秋战国其他文献,发现花纹刃在当时并不稀奇,不光有鱼肠纹,还有像龟纹、像高山、像流波、像芙蓉一样的花纹,不胜枚举。
鱼肠剑是一把青铜花纹刃,比一般的刀剑更加锋利、坚硬。这把剑的花纹类似烤鱼的肠子,很适合藏在鱼腹中。因此有了“剑藏鱼腹”的刺杀计划。或者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4、考古奇才郝笛
天津文物界有一位叫郝笛的少年,被称为文物收藏奇才。他5岁开始着迷于古币收藏,已经走过了30多个城镇,搜集了20余万枚古币,价值100多万元。半年前,他开始筹备写《中国古币大全》,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写完;撰写过《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若干论文;获得过天津第六届民间收藏展金奖……这位自称是中国研究古代盔甲第一人的少年,是中国文博学会年龄最小的会员,应邀参加过大型考古挖掘工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年郝笛是怎样一个人?
七八岁就被预言不寻常
记者见到郝笛时,他刚从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回到天津。几乎每个寒暑假,他都要到各地的文物市场或集散地去考察和“淘金”。
郝笛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去北京故宫旅游。看着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平时沉默寡言的郝笛指着展品竟滔滔不绝地对父亲讲:这个把朝代写错了,那个把工艺写错了。
忽然郝笛的父亲发现一个老人一直跟在他们后面,他想拉郝笛离开。老人却走过来了:“这是您的孩子吗?我跟他聊会儿,行吗?”父亲勉强答应了。老人和郝笛聊得特别投入。老人对父亲说:“你可要好好培养孩子啊!这孩子可不一般。他刚才说得都对。”
一小时折服文博专家
最近,天津一家报纸刊载了一条消息,天后宫出土了一些清乾隆年间的瓷器碎片。有人便招呼郝笛来鉴定。郝笛很快将瓷器碎片分成3堆说:“昨天的报纸登错了!这堆是康熙年间的、这堆是雍正年间的、这堆才是乾隆年间的……”
郝笛看到旁边还有个石碑,他反复查看石碑上难以辨认的文字说:“这里有明代的房基,说明明代建过关帝殿,石碑是奠基石。有乾隆年间的瓷器,说明乾隆年间重修过。乾隆时的文字禁忌很严重,而石碑上的右上角肯定有‘大明年间’的字样,‘明’是清朝最忌讳的字,凡带‘明’字的都要毁掉,当时民工们翻修时发现了石碑,就把‘明’字凿掉,这可以从石碑右上角的那些撞击点看出来。石碑有许多摩擦的痕迹,而且还有风化的痕迹,肯定在露天摆放过。三件瓷器分别是碗、酒杯和香碗(上香的),而且不是官窑的,都是民间比较高档的。民工肯定迷信,发现毁了关帝的东西,认为得罪了神灵。于是回家精心找了几样瓷器,简单地设了临时祭坛祭祀后,便草草地掩埋了……”
也有人对郝笛提出质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这么神?山东省文博协会的有关专家特地找到郝笛要和他聊一聊,一小时后就表示自己甘拜下风。
抢先一步考证出“白金三品”
平常电视播出一些考古发现的实况转播时,沉默的郝笛总是给父母当义务讲解员。
“白金三品”是汉武帝时期发行的钱币,20世纪90年代初就出土了。郝笛早在几年前看了出土文物的图片就说:终于找到“白金三品”了。而当时人们还围绕它到底是何物反复考证。郝笛说,这是专一研究的失误,研究“白金三品”的人都是研究古钱币的,他们不认为龙的形状是那样的。直到2001年,专家们才破译出它就是几代人找了几百年的“白金三品”。被证实是“白金三品”后,原来只要一二百元的钱币暴涨到1500多元了。
不玩玩具玩着古币长大
父亲发现郝笛的奇怪爱好是在郝笛5岁的时候。父亲带着郝笛一起去买菜。郝笛在一个小摊前,蹲在那里盯着摊上的几枚古币不走。摊贩顺手拿了几个破钱给了郝笛:拿去玩吧!不要钱。郝笛接过古币高兴地跟父亲走了。
郝笛一岁多认字600多个,大多是繁体字,那是爷爷的功劳。爷爷经常讲历史故事给郝笛听,《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都是一些小说。但郝笛的学习成绩一般,甚至包括历史在内。
老师以为他不是父母亲生
父母对郝笛爱好的认可,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读小学时,郝笛经常向家里要钱:我要买文具。父亲每次都很痛快地给他。然而,父亲后来翻看郝笛的书包,吃惊地发现,书包下面一层铅笔头。郝笛向父亲坦白从未买过文具。购买文具的钱都成了他购买文物的支出了。
一家人吃晚饭,郝笛的饭量一直很大,几乎是狼吞虎咽。但在上小学的时候,却因为营养不良在课堂上晕倒了3次。老师请来家长,竟问:郝笛是你亲生儿子吗?家里再困难,也得让孩子吃饱饭啊!父亲愣住了。他问郝笛到底是怎么回事?赫笛战战兢兢地说,这几年,几乎没吃过早点和午餐。把父亲给的饭钱都存着买了文物。父亲的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我真是粗心,没发现郝笛每天晚上的暴饮暴食不正常啊!
父亲担心他无法与人沟通
郝笛家里的书很少。他的考古知识都来自图书馆和书摊。他几乎看遍了所有书摊上能找到的专业书。
他的实践就是到处淘文物。郝笛八岁那年过春节,得了700元压岁钱。父亲让他把这笔钱交给家长保管,但郝笛拿不出来。父亲一气之下把他狠狠打了一顿,郝笛就从他的床下拖出一个鼓鼓的书兜,里面都是他淘来的碎瓷片、瓦片和一些古钱。
对自己的爱好,郝笛有时也担心:我走的是没有人走过的路,一点儿参照没有,有时有茫然的感觉。
“很多老前辈主张我专一项。一辈子专一项,才能出成果。我认为研究越是专一项越是容易钻进死胡同里出不来,很难触类旁通。收藏界和文物界都有这种情况。我七八岁研究古钱币的时候,就有老前辈告诫我研究古钱币就不要研究别的,后来我研究瓷器,研究甲骨文时也是这样。总之,他们反对我那样多方面的研究。”
郝笛在天津某工地查看刚挖出来的“铁疙瘩”。
“这是清朝咸丰年间,福建宝福局生产的铁钱,因为生产粗糙没有流通使用,就运到天津当炮砂用。”
在场的考古专家不屑一顾:“那时都是铜钱,哪里来的铁钱,幼稚。”郝笛说,应该还会有炮弹。专家更是沉默不语,小孩子嘴上无毛,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不料,10分钟之后,居然真的挖出一个直径4厘米的铁炮弹……
20岁的郝笛已经是全球很多博物馆最资深和权威的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教授。
记者跑去采访,郝笛说,我不认识你。记者说,聊过就认识了。郝笛回答,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不要浪费时间了,我就是我,如此而已。
郝笛说,研究者要放下功利,一手拿着功,一手拿着利,什么也干不出来。
郝笛的家在天津和平区一个普通的小区内。走进他家门,如同走进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地上一堆堆古钱币、古董,从门厅一直蜿蜒到郝笛的卧室兼书房。据说这里仅仅是他十几年来收藏的众多古董的一部分,然而这里的古币就超过20万枚。奇怪的是这个家,除了那些惹眼的古董,竟然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当。
沉默寡言只喜欢古董
1985年3月26日,郝笛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人家。父亲长年在外经商,母亲则是天津一家医院的医生。
童年的郝笛不喜欢说话,但智商奇高。父亲需要用计算机计算的多位数加减法,郝笛居然随口就能说出答案,而且一点不差。惊喜的父亲当时就给他计划好了将来,去北京,读清华读北大。可惜,梦想永远只是梦想。郝笛除了不爱说话,不喜欢跟小朋友玩耍,他似乎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带他去游乐场、去公园,甚至带到小男孩最喜欢的玩具柜台,他还是无动于衷。
5岁的一天,父亲带郝笛一起去菜场买菜,路过一个文物摊。郝笛居然一下子跑过去,摆弄起人家的古钱币。父亲吓唬他:“别弄别弄,弄坏了,小心把你赔给人家。”可是郝笛却好像没有听见,一点也不搭理父亲,没办法父亲只好将他暂时托付给摆摊人。结果本来就没有带过几天郝笛的父亲居然在买完菜回家的时候忘了这回事,等菜做得七七八八,爷爷开始找郝笛的时候,父亲才惊出一身冷汗,孩子丢了。带着一丝侥幸,父亲找到那个文物摊,郝笛居然还趴在那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几个古钱币,摊主说,他已经一动不动快四个小时了,从来没有看到如此有耐性的小孩。
或许就是从那天起,郝笛开始接触文物,他常常一个人溜到离家不远的文物市场,一待就是一个下午。父母有时候找,溺爱孙子的爷爷就到处找理由给孙子开脱。多年之后父亲偶然遇见文物市场最受人尊敬的一个老者,老者恨恨地对父亲说,你不是一个好父亲,你知不知道,我抱你儿子的次数远远多于你。这时候,父亲才知道当初孩子常常失踪是做什么去了。文物市场的柜台特别高,5岁的孩子根本看不到,老人便帮郝笛准备了一个高凳,每次来的时候郝笛都爬到那个凳子上,在柜台边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但郝笛常常被人东赶西赶,试想有谁喜欢只看不买的客人呢,更何况那时候的郝笛都不到6岁,谁相信这么大的孩子会收藏文物呢?
然而事情恰恰出乎意料,就是这孩子后来几乎成了这文物市场最频繁的买家,其实5岁的时候,郝笛已经开始收集古钱币了,7岁时,他就花了7000块买了一把青铜剑。
忍饥挨饿3年没吃早午饭
几年以前,郝笛的父亲以为他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当时我越来越不能理解郝笛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读书心不在焉,从来不看书,成绩中下。愤怒的时候,我甚至都把他的书包扔出了家门。”
直到有一天,老师打来电话,郝笛在体育课上晕倒了,“孩子的体质太差需要补充营养。”父亲很奇怪,每天晚上郝笛都会像小饿狼一样吃得很多呀,而且郝笛的母亲是医生,家里一直是注意营养搭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父亲才知道郝笛在学校不吃早饭和午饭已经很久了,怪不得每天晚上回家就跟饿死鬼一样地吃,原来他吃一顿要抵三顿呀。
晚上
父亲叫来郝笛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段日子早饭和午饭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郝笛这才从自己的床底下拿出一小包东西,里面全是文物的碎片和大大小小的古钱币。郝笛告诉父亲为了买这些东西,自己已经3年没有吃早饭和午饭了,有时候饿了就去拣同学吃剩下的馒头啃两口。父亲很吃惊,紧盯着儿子有点憔悴的面容,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坚持3年只吃一顿饭,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呀?这时候,他发现自己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天晚上,父亲告诉郝笛要买东西缺钱只管开口,家里给钱。
郝笛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古董在一起,只要一回家,他肯定首先去看看自己的宝贝古董。晚上他最喜欢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跟自己心爱的古董对话,有时候甚至直到凌晨。
一次,父母出去办事很晚回来,开门后发现家里漆黑一片,只有郝笛的房间里透出一丝微弱的光。警觉父亲的没开灯就直接冲进郝笛的房间,四处都是黑糊糊的,只有房子中间有一点像“鬼火”一样微微跳动的蓝光!郝笛呢,郝笛在哪里?父亲心里一急,脚下一滑,差点踩到一个东西。“爸爸,我在这里呢。”原来郝笛坐在地上,正头也不回地注视着那点“鬼火”。这时,母亲也进来了,刚要开灯就被郝笛制止了。父母以为出了什么大事,紧张地蹲下身子和郝笛一起观察那“鬼火”。离近了,才发现,原来地上放着一个只有大拇指那么大,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小油灯。
原来郝笛正在感受五百年前,穷人家点油灯的生活,并且他父母回来之前,他已经计算过了,这个小油灯如果装满可以烧1个小时。“很神奇吧,原来以前的油灯还可以用来计时。”
英雄出少年:中国考古第一大家
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打电话过来请教,一口一个郝老师。“他们常常找我,有时候有什么不能鉴定了就会找我,很方便,从各个角度拍了照电邮给我就可以了。”郝笛的父亲的透露,郝笛现在是全球很多博物院最资深和权威的外援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最年轻的客座老师,“在这一行,大家都知道郝笛,你只要拿出东西被郝笛鉴定过的证据,它就有人会上门来收,很多文物收藏鉴定界的同行都说,郝笛是目前中国考古第一大家。”
在沈阳道文物市场,郝笛曾花了5元钱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下了太平天国“洪武通宝”,直径15厘米,铁质,是太平天国时期用来赏赐朝臣的,价值4万元,目前在全国是孤品。
曾经有人不相信,找了一袋子古钱币,让郝笛挑出其中的假币。结果不到5分钟,郝笛就把钱币分了好几堆。他告诉对方,这堆是假的,剩下的几堆,我已经按照年代分好了。对方觉得很不可思仪,更不信服。于是花了好长时间,拿着放大镜对着古书一个一个地验,结果跟郝笛说的一模一样。他惊奇极了,连夜向郝笛讨教。郝笛告诉他:“其实很简单,真的古钱币有活的气息和神韵,而假的东西是死的。就像围棋里的黑白子一样,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
一对夫妻辗转找到郝笛。他们有一包祖上留下的传家宝,因为下岗了,没钱供孩子读大学想变卖。东西已经请很多人看过了,最贵的说值5万,最便宜的出价5千,他们听别人说郝笛是“神眼”,估的价最准,因此想请郝笛看一眼,给个确定的价格。父亲看了看东西,看了看衣衫褴褛的两夫妻,跟郝笛商量,要不我们用10万买下来算了。郝笛没有回答,他仔细端详了一会,缓缓地低下头地将东西分成三堆。他指着单独的一件跟那对夫妻说:“这件古董现在价值35万,如果你们愿意等一等,价格应该还能上去。其他的两堆不值钱一些,不过每堆都价值5万。”一番话吓得这对夫妻目瞪口呆,郝笛给他们分别留了3个不同人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只要找这3个人,他们是分别收藏这3种不同的古董的,价格吗,告诉他们我鉴定过了,应该能给你们一个很合理的价格。送走夫妻,父亲问:“刚才怎么不先买下来,出个10万,他们肯定很满意了,一转手可就是几十万的利润呀?”郝笛的回答,让父亲很欣慰,“这种钱,我永远也不会挣。”
生活越简单越好
郝笛家里没有床。
困了,他就在沙发上躺一会儿。偷偷问郝笛的父亲怎么不买个床,“这孩子,自从我们搬走了,就一直睡沙发,不喜欢换新的东西,他觉得浪费。”
从上学到毕业,郝笛经常向家里要钱买文具,父亲每次都很痛快地给他,然而每次翻他书包的时候,都会发现只有铅笔头。父亲知道他又把买文具的钱省下去买文物了,只好自己买了一大把铅笔给他准备着。
多年以来,郝笛一直坚持,生活越简单越好,只有生活简单了才能省出更多的钱和精力,做复杂的考古工作。父亲曾经问过他,简单的标准是什么?
郝笛回答:“就算把我放到森林里,什么也没有,我也能生活。”
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西红柿真便宜,结果郝笛爱上了西红柿汤。吃了几年,才发现原来他并不爱吃。那一日,妈妈从菜市场回来说,洋白菜真便宜。晚上问郝笛最喜欢吃什么,居然是洋白菜。这时,父母才发现原来郝笛是什么便宜就吃什么。
前几年,父亲发现郝笛的鞋子破了,脚趾都露了出来,就给他20块钱让他去买双鞋。依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了解,20块的鞋对郝笛来说已经是很奢侈了,这么多年,他都不愿意买新衣服,穿来穿去都是读书时的校服。
没一会,郝笛回来了,真买了“两只”旅游鞋,还穿在脚上。但是怎么看过去,怎么不对劲,大小不一样,式样也不一样。原来,郝笛一出门就看到一个小贩在对面的街边堆了一堆鞋吆喝,发现新大陆的郝笛问小贩什么样的最便宜,小贩翻了半天,找出两只,告诉他,给3块吧,郝笛回答就2块钱了。“这么便宜还还价,算了,卖给你。”最后真的只收了2块钱。
左脚44码,右脚43码,这鞋一穿又是几年,而且还是郝笛唯一一双拿得出手的、非正式场合不穿的鞋子。
想起句老话,性痴者志凝,用它来形容郝笛真的是太贴切不过了。
采访结束的时候,记者随意拿起身边一小青铜片,郝笛说,那个大概价值5万,瞄了一眼,盒子里大概十多片,那就是说这一堆小青铜片就价值几十万,很多行内的人说他现在身价过亿。 (2005年12月下半月版《知音女孩》 文/一点新)
5、6岁开始鉴宝,21岁靠捡漏文物身价上亿,他是谁?
众所周知,想要成为一个考古学家需要长年累月的学识积累,即便如此,考古学家也不敢说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有一个人却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六岁鉴宝,靠捡漏身价上亿,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
这个人就是郝笛,这个名字在考古界是一个争议性相当大的人,郝笛出生于1985年,根据他父亲所说,童年的郝笛不爱说话,但智商很高,5岁那年郝笛就开始接触地摊上的古钱币。
从这时开始郝笛似乎跟文物结缘,有时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在6岁时,父亲带着郝笛一块去了博物馆,平时少言寡语的郝笛竟然指着展品说,这个朝代写错了,那个工艺品写错了,一个老人听了声音之后,就走出来跟郝笛聊了起来,两人很投机。
而郝笛最爱的就是到楼上收集家王鹏家里去玩,王鹏是一位古钱币的收藏家,王鹏有一次心血来潮就给他看了3000枚古钱币,郝笛看了一会儿,就指着有7枚不对劲,王鹏听得目瞪口呆,因为那七枚假币是他特意放进去的,自此之后,郝笛的名声就在考古界流传开来。
据说郝笛7岁时,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了一把7000元的青铜剑,九岁时,他从工地背回了一麻袋的瓷片,这些碎瓷片都是文物,他一片一片的卖出去,整整卖了十七万元,12岁时,据说他破解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
他还写出了《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文章,自从各种各样的神童报道传开之后,“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了已经16岁的郝笛,他们从高古玉到瓷器再到盔甲,郝笛滔滔不绝,就连专家都不得不服。
21岁,他就通过各种各样的鉴宝,达到了身价上亿,但这样的一个“神”人,往往都有出现各种质疑声,不少的人都求“揭穿”,而有些记者还真四处查访,终于找到了各种蛛丝马迹。
郝笛出现在大众面前最早可查是在2001年,此时的郝笛已经15岁,但每隔几年,都会有相关的报道,所以每个人都以为郝笛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至于郝笛父亲所说的6岁鉴宝,七八岁收集青铜剑都可以看出一些马脚。
7000元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一个孩子随随便便就能攒下,说明这个家庭并不普通,而关于鱼肠剑的探索之类的,根本就无从考证,没有任何相关论文,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篇报道。
根据一些资深的考古学家说,全国能够跟古钱币“对话”的仅仅只有10人,而且没有一个收藏家能够同时收集3000枚古钱币,很显然这只是一个炒作,专家指出,郝笛并不是什么“神”只是一个商人,商人总离不开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