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超大军事(春秋时期的鲁国都有哪些对外战争,最后结果分别如何?)

春秋鲁国的军事与政治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齐、郑、楚、晋等国都崛起了。鲁国作为西周的公族之一,也重视军事建设,保卫国土。然而,周天子的威望日渐衰落,无法统率诸侯的军队,“礼乐征伐由天子出”的制度被“礼乐征伐由诸侯出”所取代。鲁国甚至在遭遇内乱时,还要依靠大国的援助才能平定。按照周代的礼制,天子应有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应有三军;中国应有两军;小国应有一军。

《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十又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杜预注:“鲁本无中军,惟上下两军,皆属于公。”由此可见,鲁国本来只有两军的兵力。春秋时期,诸侯为了扩张势力,纷纷增加军队,郑国在鲁隐公五年就违反礼制,建立了三军。鲁国却坚守西周的礼乐制度,直到襄公十一年,鲁国大夫季武子才建议作三军,并由三桓各领一军。《谷梁传》中也明确指出:“作三军,非正也”。这说明鲁国在襄公十一年之前,一直保持两军的制度。

01允文允武的鲁国政治

从军事角度看,春秋时期的战争多是“服国”战争。也就是说,发动战争的一方,并不想占领对方的土地和人口,只是想让对方臣服于己,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从而争霸天下。比如晋献公时期的“服国三十八”。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特殊的政治原因,出兵攻打他国,达到目的后就撤军。比如鲁僖公三十年,晋国、秦国联合攻打郑国,就是因为郑国国君曾经对逃亡的晋文公不敬,晋文公复国后为了报仇而发兵。到了战国时期,这种战争才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鲁国的军事实力在春秋初年是相当强大的,据《春秋》记载,在鲁隐公十年,鲁国就击败了宋国的军队。桓公十二年,鲁国联合郑国、纪国,与齐国、宋国、卫国、燕国交战,大获全胜。桓公十六年,鲁国又单独攻打郑国。之后,发生了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齐国惨败,鲁国趁机入侵宋国,连续两年,鲁国都打败了宋国的军队。春秋初年,鲁国仅一败于齐,而四败宋,两败齐,一败卫,一败燕。

直到齐桓公称霸之前,鲁国的国力仍然很强,不逊于齐国。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鲁国先后九次讨伐蛮夷,二十余次与其他诸侯国联合征伐,十七次单独出兵。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鲁国在春秋时期,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虽然没有像晋国、楚国那样,能够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在东部的诸侯国中,鲁国的军事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春秋末期,鲁哀公十年,“公会吴伐齐。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五月,公至自伐齐。”鲁哀公十一年,“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这表明即使到了春秋末期,齐鲁之间的战争仍然没有停止,鲁国两年内三次伐齐,齐国基本上处于下风。

鲁国对于大国还能不断发动战争,对于一些小国更是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春秋初年,鲁国曾经侵略过杞国、邾国等国,吞并了极国、微国等诸侯。曹国、滕国、纪国、谷国、邓国等国甚至一度向鲁国朝拜。一方面,这些小国是因为畏惧鲁国的军事威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敬仰鲁国保持的西周的礼乐文化,前去学习。所以,鲁国在春秋初年时的战斗力和声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中原地区的军事强国,鲁国是值得尊敬的。

02地理因素对于鲁国对外战争的影响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