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战斗的激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全诗内容是什么意思?)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出塞》

秦汉边关月色寒,征人长战未归还。

龙城飞将若复生,胡马何敢越阴山。

边关的月色依然是秦汉时代的寒冷,征战边疆的士兵还没有回到家乡。如果龙城的飞将李广还活着,胡人的骑兵怎么敢越过阴山来南侵。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和平的渴望,对人民安宁的关怀。

诗人以景物为线索,开篇就描绘出一幅月光下的边关图景。“秦汉边关月色寒”,这里的“寒”字既形容月色的冷清,又暗示边关的艰苦。“秦汉边关”是指自秦汉以来就是边防重地的关口,诗人用这样的词语,暗示了边疆战事的历史悠久,突出了时间的延续。“征人长战未归还”,“征人”指出征边塞的士兵,“长战”指连年的战争,“未归还”指还没有回家。这句话让人想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悲哀和愤慨。

如何才能结束边疆的战乱呢?诗人把希望寄托在有能力的将领身上。“龙城飞将若复生,胡马何敢越阴山。”如果攻破匈奴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能重生,胡人的骑兵就不敢越过阴山来侵犯中原。“龙城飞将”是指卫青和李广,他们是汉朝抗击匈奴的名将,也代表了汉朝的边防力量。“若复生”,如果还活着,“复”字读平声;“胡马”,指胡人的骑兵,“马”字象征了胡人的侵略性。“越阴山”,指越过阴山。阴山是北方的一条山脉,是汉朝边防的天然屏障。这两句话用了假设的手法,让人们在想象中看到了边疆的安宁和胡人的退却。

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对敌人的鄙视,对国家的忠诚,对将士的敬仰。前两句写出了明月和关口,既回顾了历史上无数次的边疆战争,又见证了当今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后两句用了汉代的名将李广来比喻唐代的边防将领,赞扬了他们为国捐躯、不惧艰险的战斗精神。这首诗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有浓厚的历史感,气势恢宏,有广阔的空间感。全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经典之作。它既悲壮又不失豪迈,既慷慨又不显浮夸,王昌龄的《出塞》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

《出塞》是王昌龄年轻时赴西域的见闻所写,《出塞》是乐府的老题。王昌龄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胜,全国人民的自信心极高,因此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反映出一种向上进取、不畏强敌的精神,和保卫国土、维护和平的信心。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渴望和平,《出塞》就是体现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同一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对比。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反映国家兴衰的作品。诗评家常赞美“盛唐之音”,边塞诗正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边塞诗题材的兴起,是与诗人们的生活范围有所扩大密切相关的。从边塞诗中,我们看到诗人的视野开阔了,诗歌的意境拓宽了,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对报效国家的热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有些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涵盖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思和家中妻子的相思;有写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写帝王好战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起衅的怨恨;有写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有写塞外奇景那种与中原不同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