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之墨,金不换也
古人有言:“得徽墨者,如名将之得良马。”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所需的黑色颜料,也是历代文人心灵的寄托之物。一方好墨,能展现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魅力。文房四宝中,最珍贵的是徽墨,人们誉之为金不换。
中国的墨文化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到明清时期,墨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据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庄子》中“舐笔和墨”是关于墨最早的文献记载。西周时期《述古书法纂》则“邢夷造墨”之说,标志着人工制墨的起源。
秦汉时期以松烟墨为代表的人工造墨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人工墨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贾思勰《齐民要术》中有关于制墨的记载,“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日解碎,重不过二三两。墨之大块如此,宁小不大。”可见当时的人对于制墨方法已经相当熟练。
文房四宝的价值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房四宝多为清代名师所作,皇家御用,其用料考究、工艺精美,代表了中国数千年来文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和能工巧匠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才能,是文房用具中的瑰宝。
“文房四宝”不仅是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的文具用品,也是融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为一体的艺术品。在2007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史所、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笔墨纸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墨、纸、砚,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讲究,所谓“名砚清水,古墨新发,惯用之笔,陈旧之纸”,合起来是整个一套,再写出我们的文字,综合成为我们独特的传统书法艺术。它不但为我们自我欣赏,而是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瞩目、珍爱。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文房四宝之砚,金不换也
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书写工具,用于碾磨墨块和盛放墨汁。它通常以石头或陶瓷材料制成,表面有凹陷的纹路,用来摩擦墨块,将墨与水混合成墨汁。
金不换强调的是砚台的珍贵和重要性。金在古代被视为宝贵的材料,因其贵重而得名。在文房四宝中,砚台以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历史价值而被誉为最珍贵的一种。它不仅代表了文化传承和智慧的象征,也体现了书法和绘画的精神追求。
砚台是一种耐用的工具,正常使用下可以多年或几十年不损坏。相比之下,人们经常需要更换笔、墨、纸等其他文房四宝的部分。因此,人们认为砚台是金不换的,即可一生使用而不需更换。
砚台也象征着节约的文化价值观。在古代,考取功名或者是书写挥毫,人们认为只需一块好砚和一颗好笔,便可发挥出卓越的才华。因此,“金不换”这一说法也体现了人们在追求文化艺术时的节俭意识。
文房四宝的其余三种分别是
1、笔:在传统文化中,笔是书写的工具。传统的文房笔一般由毛发和竹制成。其中,最常见的是毛笔,也称为毛状笔。毛笔由细长的动物毛发(如羊毛或兔毛)制成,具有柔软的特性,使得书写者可以通过变换用力和角度来控制墨迹的粗细和浓淡。
2、墨:墨是书写时使用的颜料。传统的文房墨通常由研磨而成,可分为墨块和墨汁两种形式。墨块是由磨碎的墨饼而成,使用时需将其加水磨开,形成墨汁。墨汁是用来蘸取毛笔的墨液,它的浓度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以获得不同的墨色和笔画效果。
3、纸:纸是书写和绘画的载体。中国传统的文房纸多以植物纤维制成,如黄麻、竹子、藤等。这些纸张具有吸墨性好、质地柔韧、透明度适中等特点。不同类型的纸张适用于不同的书写和绘画技法,如宣纸适用于水墨画,纸张的质地和品质对作品的效果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