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黄图大全(文献通考详细资料大全)

《文献通考》——宋元学者马端临的典章制度大全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期学者马端临的代表作,简称《通考》,共348卷。马氏以“引古经史为‘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奏疏、诸儒议论为‘献’,故曰《文献通考》”(《自序》)。该书记述了从上古到宋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的演变和分类,比杜佑的《通典》更为详尽,包括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糸、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24个门类。

《文献通考》不仅继承了《通典》的体例和内容,而且广泛采用了经史、会要、传记、奏疏、论著等各种文献,使其资料比《通典》更为丰富,尤其是对宋代的典章制度,有着详实的记载。其中刑考一门,分为刑制徒流、详谳、赎刑、赦宥等,是研究中国法制史的重要参考。

基本介绍

书名:《文献通考》

作者:马端临

类别:典章制度

简称:《通考》

写作时间:元

卷数:348卷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的著名学者马端临的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著作。

文献通考

马端临,字贵与,号行州,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宋史》和《元史》都没有为他立传,《通考·自序》也没有记载他的事迹。《南宋书》和《新元史》中虽有传,但记事甚少。幸而《通考》的《进书表》和《抄白》以及清初修的《乐平县志》中保留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可以大致了解他的生平。他是南宋后期宰相马廷鸾的次子,因荫补承事郎,后漕试第一。马廷鸾为人清正,不附和奸相贾似道,咸淳九年(1273年)被迫退休,居家1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去世。马廷鸾曾任史官,家中藏书甚富。马端临随父居家,博览群书。父亲逝世后,他曾短暂担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院长、教授和台州路学教授等职,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隐居著书。县志本传说他“门弟甚众,有所论辩,吐言如泉涌,闻者必有得而返。”可见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马端临在34岁左右时,就开始了他的著书事业。而《文献通考》的编写则花了他20多年的时间。李谨思《通考序》说全书完成于丁未之岁,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马氏时年54岁。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他的书被一位道士发现,次年上奏朝廷。至治二年(1322年)朝廷下令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通考》的编法仿照《通典》。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从《经籍》到《物异》等5门是《通典》所没有的,其余19门都是《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从上古开始,直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结束。从其体例和内容来看,它是《通典》的扩充和续编,这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作了一些补充。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泛收集的结果,特别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还没有编成,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多,所以他所收录的材料很多是《宋史》所没有的。取材广博,涉及多方,这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此外,《通典》以《食货》为首,表明杜佑对国家经济的重视;郑樵的《通志》把它放在《选举》、《刑法》之后;而马端临则把它放在全书的最前面,并且增加到8门,说明马氏对经济的重视更甚于杜氏、郑氏。《通典》的《礼典》有100卷,占了全书的一半,而《通考》的《社郊考》只有3门,60卷,不到全书的五分之一。又《兵考》一门,详细叙述了古今兵制的变化,改正了《兵典》只讲用兵方法的偏颇。这些都是《通考》的优点。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